国际油价收于每桶81.67美元 小幅回落
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一个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在20万至35万度之间,运营期限为25年,该项目预计于11月下旬即可完工。
围绕实施路径,《规划》明确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巩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成果,提升重点地区电力保障水平;精准升级农村电网,助力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发展;提升农村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发展当前,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
公司规划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十四五期间,公司规划新建及扩建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1140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下变电容量7400万千伏安;新建及扩建配变11.7万台,新增配变容量290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线路38万千米。其中,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包含分散式风电装机21万千瓦;光伏能新增装机容量4300万千瓦,包含分布式光伏装机2200万千瓦。根据《规划》,南方电网公司规划投资1870亿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农村电网,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能源支撑。公司将结合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动农村新能源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加强新能源项目与农村电网有效衔接,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达到95%,做到农村新能源应并尽并,充分消纳。
以分布式光伏为例,公司将重点推进南方区域已公布的83个农村县区开展分布式屋顶光伏试点工作,做好区域电网承载能力测算,推进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满足22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网需求。《规划》要求,到2025年,公司农村地区客户年均停电时间小于8小时,配电台区首端电压合格率达到100%,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9%,农村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5千伏安,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指数小于4.2,以县为单位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8%,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
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支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充分对接城市需求,加强规划统筹、功能衔接和设施配套,发展成为卫星镇。
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的招生规模,探索通过技能水平测试等对农民工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
基本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提高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覆盖率。同步规划布局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设施,在森林、草原与城镇接驳区域建设防火阻隔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八)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
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义务教育和住房保障等的实际享有水平,探索实施电子居住证改革。增强救治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县级医院提高传染病监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完善镇和街道设置标准。(十一)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群。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订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因素特别是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科学测算和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在人口集中流入地区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
(三十)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入乡,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三十九)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积极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
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筑城市间生态和安全屏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推进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原文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2022〕960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企业:《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函〔2022〕52号)。
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市场供应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加强应急救灾和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二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依托超大特大城市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Ⅰ型大城市,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导向,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培育发展都市圈。
开展既有重要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改造,新建建筑要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提高低效工业用地容积率和单位用地面积产出率,建设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科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普通高中建设。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构建以边境地级市为带动、边境县城和口岸为依托、抵边村镇为支点的边境城镇体系。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增强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7000公里,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完善对外交通通道及设施,增强区域交通枢纽或节点功能。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十三五以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4%。优化居住、工业、商业、交通、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适当提高居住用地比例。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伊朗OPEC事务官员:市场对油价达到100美元有准备
下一篇: 1376